发布时间:2022-12-22浏览次数:13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最高人民法院30日发布了4件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回应了“知假买假”是否受支持等社会热点话题,旨在统一裁判规则,引导生产经营者合法生产经营、消费者理性维权,保护食品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明确和统一裁判规则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制定司法解释,规定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一裁判规则对于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惩治食品领域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方面,有的购买人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大量购买、连续购买、高额索赔,甚至借维权之名敲诈勒索,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对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尚不一致,导致类案裁判不统一,未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作用,影响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制裁效果,不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次发布的4件典型案例,回应了司法实践中关于“知假买假”是否受支持的热点问题,明确和统一了裁判规则。“在发布典型案例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典型案例和司法解释都为解决同一类问题,目的是统一裁判尺度,保护食品安全,打击借维权名义敲诈勒索生产经营者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下一步,针对食品领域惩罚性赔偿法律适用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将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打击和遏制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的作用。二是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畅通沟通渠道、健全协作机制,形成惩治食品领域违法行为的合力。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对违法行为的监督作用。
支持消费者维权行为
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该法确立了“退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人民法院坚持将保护食品安全作为处理食品安全纠纷的首要价值取向。据介绍,典型案例均依法支持了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延续了最高人民法院一贯的司法政策。
最高法提出,如果违法行为被追责概率低、违法成本低,就容易形成负面激励,将难以有效遏制食品领域违法行为,支持消费者维权行为有利于推动净化市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群众通俗地把购买者知道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并维权的行为称为“知假买假”。社会各界对是否支持“知假买假”存在不同认识。但“知假买假”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造假”、“售假”,源头在于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如果治住了“假”、治住了违法行为,“知假买假”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在生活消费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
司法实践中,有人为牟取不当利益,远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大量购买食品,通过增加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达到高额索赔目的,导致有的生产经营者“小过担大责”,背离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精神,引发了是否应当支持“知假买假”的争议。
关于是否支持“知假买假”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原告维权动机的认定。典型案例坚持客观标准,坚持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有利于消弥争议、统一规则,为保护食品安全和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在郭某诉某经营部产品责任纠纷案中,原告先后共购买4件白酒,未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刘某诉某鹿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原告购买鹿胎膏、鹿鞭膏未超出生活消费需要。人民法院在这两案中均以消费者支付的全部价款为计算基数,支持了原告提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
在沙某诉安徽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原告首次购买30盒“黄芪薏米饼干”,符合合理生活消费需要,人民法院据此确定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对于原告明知该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又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加购部分,人民法院未支持其惩罚性赔偿请求。体现了人民法院在适用“退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规则时,应当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认定惩罚性赔偿金计算基数的裁判规则。
在张某诉上海某生鲜食品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张某接连两天分别购买6枚和40枚刚过保质期的熟散装咸鸭蛋,通过银行卡刷卡支付46次,由经营者分别开具46张购物小票。张某利用食品安全法关于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按一千元赔偿的规定,故意对46枚咸鸭蛋分46次结算,据此要求按46次交易分别主张每次增加赔偿1000元,以达到高额索赔的目的。
上述行为明显超出正常生活消费行为范畴,人民法院并未全部支持张某的诉讼请求。张某购买46枚咸鸭蛋,共支付价款101.20元,从总量的角度看,其购买行为未超出个人和家庭等的合理生活消费需要。人民法院从保护正常消费的角度出发,以张某实际支付的总价款101.20元为基数,计算价款十倍惩罚性赔偿金,彰显了人民法院坚持在“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的裁判规则。
据介绍,在个人和家庭等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主张,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精神;有利于打击和遏制违法经营行为,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能够避免形成过度激励,防范借维权名义实施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避免对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造成干扰。
人民日报客户端 魏哲哲 【编辑:陈海峰】
“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招商银行在行动。
9月26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以传统彝绣为媒,将金融知识绣在各式各样的绣品上,让村民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识别金融陷阱、防范金融诈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场别具特色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是招商银行积极落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让金融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 、进企业、进商圈的一个缩影。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升金融消费者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关键和基础。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点群体。在“五进入”的过程中,招商银行将“一老一少一新”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寓教于乐,让金融知识更加易于理解,让金融消费者更有获得感。
聚焦老年群体,助力安享晚年
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五进入”活动统一部署,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携手北京市石景山金融办走进八角路社区,共同举办“以案说险”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活动以“讲故事、做演示、模拟练”三步走的形式,向老年人讲解识别金融陷阱、防范金融诈骗等实用知识,普及常见涉老金融套路手法和危害。为增加趣味性和传播性,讲解员自编了一套朗朗上口的金融知识口诀,帮助老年人学习金融知识。
招商银行东莞分行联合老年大学,共建“金融知识教育宣传点”。在老年大学秋季开班仪式暨“金融知识教育宣传点”揭牌仪式上,招商银行讲解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多元的形式,向80名老年人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指导老年人如何识别金融陷阱、维护合法权益,助力老年群体安享晚年生活。
聚焦青少年学生,护航健康成长
在金融知识进校园的过程中,招商银行既分析案例、以案说险,又讲述信贷、投资、利率等金融专业知识,在强化学生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储蓄理念和消费理念,远离金融陷阱。
招商银行重庆分行联动信用卡中心在校园招聘季、开学季等时间节点,通过开设“青春必修课”讲座等形式,在重庆多所高校讲解金融知识,并举办“消保护航,渝乐无限”金融知识创意展览,通过有奖问答、“我爱记歌词”等互动趣味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记牢金融知识。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携手广东省多所高校,集中开展金融知识校园行活动。在活动现场,讲解员为学生分享非法金融活动典型案例、讲授实用的防诈常识,带来充实、丰富的知识盛宴,帮助学生群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提升防范金融风险意识。
聚焦新市民,共创美好未来
我国新市民群体存在生活消费、就业创业、租房买房、理财投资等多重金融需求。推进金融知识进企业,是招商银行触达新市民群体,帮助他们增强信息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联合旺旺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金融知识宣讲会。讲解员向企业职工详细科普用卡安全、个人征信、反洗钱等实用基础金融知识,并通过面对面咨询答疑、趣味互动等形式,解答企业职工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招商银行西安分行面向合作企业职工及家属,以“观影学反诈,讲金融权益”为主题,组织集中宣讲活动,针对金融诈骗的特点、常见形式和手法、识别防范技巧等内容开展讲解,提升企业职工及家属防范风险意识。此外,招商银行西安分行讲解员积极前往企业单位,聚焦企业新市民,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在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向百余位劳务工人开展防范金融诈骗专题讲座,讲解常见诈骗陷阱圈套,帮助工人群体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及家庭的财产安全、信息安全。
普及常态化,呵护消费者权益
金融消费者“学金融、懂金融”,才能更好“信金融、用金融”。建立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不断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招商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拼图中的重要板块。招商银行坚持金融为民,立足经营特色,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寓教于乐、特色鲜明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模式。
普及内容上,坚持效果导向。招商银行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涵盖专业知识、金融风险解析、正反面案例故事等多种内容。为保证金融知识普及出实效,招商银行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和生活差异,分析不同人群对金融知识的需求点,研究制定差异化、针对性的宣传方案。
普及形式上,坚持丰富多彩。通过漫画、视频、手册、讲座、情景模拟多种形式,提升金融知识普及的广度、温度、精准度。打造“招小宝”品牌项目,作为知识普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主阵地,同时以“招小宝”视频号为主要平台,组建一支由员工组成的原创编导制作团队,精心制作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短视频、微电影,扩大传播辐射面,提升传播效果。
普及渠道上,坚持全平台覆盖。招商银行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整合金融消费者日常信息获取的各类渠道资源,扎实做好网点主阵地系列宣传,积极推进“五进入”,并借助招商银行官网、月活超1亿的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以及微信、抖音、Bilibili等多个平台官方账号,触达近2亿金融消费者群体,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学习有趣的专业金融知识。
近年来,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管理体系,招商银行在组织架构、作业流程、IT系统等多方面持续迭代升级。未来,招商银行将持续坚持金融为民的职责使命,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提供暖心的金融服务,助力金融消费者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用心呵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建设和谐金融消费环境贡献力量。 【编辑:刘阳禾】